卧鼓偃旗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卧鼓:停止敲鼓;偃旗:放倒旗子。放倒旗子,停止敲鼓。指隐蔽行军,不暴露目标。
出处《周书·王思政传》:“东魏太尉高岳、行台慕容绍宗、同刘丰生等,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,城内卧鼓偃旗,若无人者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wò gǔ yǎn qí
注音ㄨㄛˋ ㄍㄨˇ 一ㄢˇ ㄑ一ˊ
感情卧鼓偃旗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多用于比喻句。
近义词偃旗息鼓、卧旗息鼓
英语stop all activities and lie low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金戈铁马(意思解释)
- 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(意思解释)
- 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(意思解释)
- 长命富贵(意思解释)
- 绰有余裕(意思解释)
- 凿壁借光(意思解释)
- 二八佳人(意思解释)
- 繁文缛节(意思解释)
- 擦肩而过(意思解释)
- 铺天盖地(意思解释)
- 海水不可斗量(意思解释)
- 钿合金钗(意思解释)
- 异宝奇珍(意思解释)
- 比众不同(意思解释)
- 家破人亡(意思解释)
- 天作之合(意思解释)
- 风风雨雨(意思解释)
- 精明强干(意思解释)
- 耳聪目明(意思解释)
- 束身受命(意思解释)
- 赤胆忠心(意思解释)
- 临危授命(意思解释)
- 聪明伶俐(意思解释)
- 天相吉人(意思解释)
- 是非曲直(意思解释)
- 绝路逢生(意思解释)
- 乱作一团(意思解释)
- 秀才不出门,全知天下事(意思解释)
※ 卧鼓偃旗的意思解释、卧鼓偃旗是什么意思由象牙塔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学贯中西 | 形容中文、外语都十分好。 |
自暴自弃 | 自己糟蹋自己;自己鄙弃自己。形容不知自爱;甘于落后。暴;糟蹋;弃:鄙弃。 |
回心转意 | 回、转:掉转、扭转;心、意:心思。重新考虑;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。 |
德重恩弘 | 重:崇高、深厚;弘:通“宏”,大。道德高尚,恩惠广大。形容普施恩德。 |
铁郭金城 | 比喻设防坚固的城池。 |
目光短浅 | 缺乏远见卓识的、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|
一拥而上 |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。 |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| 焉:哪儿;附:依附。皮都没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,就不能存在。 |
饥肠辘辘 | 饥肠:饥饿的肚子;辘辘:象声词;车轮滚动的声音。肚子饿得咕咕直响;形容十分饥饿。 |
流离颠沛 |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。形容生活艰难,四处流浪。 |
目不忍见 |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。同“目不忍视”。 |
到此为止 | 以这里为界限。 |
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| 公姑:公婆。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。 |
昂藏七尺 |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。 |
团团转 | 回环旋转,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。 |
阳春白雪 | 阳春;白雪: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;后来泛指高深的;不通俗的文学艺术。 |
室迩人遥 | 见“室迩人远”。 |
龙驭上宾 | 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 |
读书种子 |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。 |
唇枪舌剑 | 嘴唇像枪;舌头像剑。形容能言善辩;言词犀利;针锋相对。也作“舌剑唇枪。” |
古里古怪 | 怪异、奇特。 |
卑鄙龌龊 | 龌龊:肮脏。品行恶劣下流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热气腾腾 | 热气:温度高的气体;腾腾: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。原意为热气盛大。比喻情绪高涨;气氛热烈。 |
认贼作父 | 把坏人当作父亲;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。 |
显亲扬名 | 显:使显赫;扬:传扬。使父母宗族显耀;张扬自己的声誉。指中举、立功、做官的荣耀。 |
骄傲自满 | 自高自大;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。 |
无声无息 | 息:音信;消息。没有声音;没有气息。形容没有声响;不为人觉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