寿终正寝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寿终:活到老死;正寝:旧式住房的正屋。原指老死在家里。现比喻事物的灭亡。
出处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11回:“纣王立身大呼曰:'你道朕不能善终,你自夸寿终正寝,非侮君而何!”
例子邹韬奋《患难馀生记 流亡》:“邮递这条路是要断绝了,刊物也就不免寿终正寝了!”
基础信息
拼音shòu zhōng zhèng qǐn
注音ㄕㄡˋ ㄓㄨㄥ ㄓㄥˋ ㄑ一ㄣˇ
繁体壽終正寢
正音“正”,不能读作“zhēng”。
感情寿终正寝是贬义词。
用法补充式;作谓语;含贬义。
辨形“寝”,不能写作“侵”。
辨析寿终正寝和“与世长辞”均可表示“人或事物的死亡或结束”。但寿终正寝有时含有嘲笑意;可用于作品;政权;事业等;而“与世长辞”含有敬意;用于人;有时也用于物。
谜语梦断魂
近义词一命呜呼、呜乎哀哉
反义词延年益寿、寿比南山
英语die in bed of old age
俄语умереть от стáрости
日语畳 (たたみ)の上で死ぬ。〈喻〉おだぶつになる,おじゃんになる
德语natürlichen Todes sterben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绝长续短(意思解释)
- 明若观火(意思解释)
- 众多非一(意思解释)
- 敌众我寡(意思解释)
- 见多识广(意思解释)
- 说雨谈云(意思解释)
- 照葫芦画瓢(意思解释)
- 平淡无奇(意思解释)
- 春山如笑(意思解释)
- 促膝谈心(意思解释)
- 取而代之(意思解释)
- 不攻自破(意思解释)
- 止于至善(意思解释)
- 进锐退速(意思解释)
- 专心一志(意思解释)
- 铁树开花(意思解释)
- 百步穿杨(意思解释)
- 互通有无(意思解释)
- 钻木取火(意思解释)
- 茕茕孑立(意思解释)
- 一鼓作气(意思解释)
- 黑天半夜(意思解释)
- 天下第一(意思解释)
- 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(意思解释)
- 会少离多(意思解释)
- 无影无踪(意思解释)
- 图穷匕见(意思解释)
- 万变不离其宗(意思解释)
※ 寿终正寝的意思解释、寿终正寝是什么意思由象牙塔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各人自扫门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只管自己的事,不管别人的事。 |
上气不接下气 |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。 |
痛定思痛 |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;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;让人震撼;也让人警醒。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;含有警醒的意思。痛:悲痛;哀苦;定:平静。 |
长命富贵 |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。 |
骨肉离散 | 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。比喻亲人分散,不能团聚。 |
结党营私 | 营:谋求。互相组成小集团;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。也作“植党营私。” |
孜孜以求 | 不知疲倦地探求(孜孜:勤勉的样子)。 |
列风淫雨 | 列:烈;淫:过量。本指狂风暴雨。后比喻错别字连篇。 |
遁入空门 | 遁:逃遁;空门:指佛教,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。指出家。避开尘世而入佛门。 |
万无一失 |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。万:形容很多;失:差错。 |
不卑不亢 | 卑:自卑;亢:高傲。既不自卑;也不高傲。也作“不亢不卑”。 |
不到黄河心不死 |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。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。 |
燕雀安知鸿鹄志 | 鸿鹄:天鹅。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。 |
酒能乱性 | 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,就会淫乱。 |
缠绵悱恻 | 缠绵: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;悱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无法排遣。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。也作“悱恻缠绵”。 |
黑不溜秋 | 形容黑得很难看。 |
国泰民安 | 泰:太平。国家太平;人民生活安定。 |
众建贤才 | 建:建树;贤才:优秀的人才。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。 |
流里流气 | 举止轻浮,品行不端。 |
风情月意 |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。同“风情月思”。 |
法不阿贵 | 法:法律。阿:偏袒;讨好。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。意思是秉公执法;不畏权贵。 |
起死回生 |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。形容医术高明。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。 |
苦口婆心 | 苦口: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;婆心:老婆婆的心肠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。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。 |
天作之合 |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。形容婚姻美满称心。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。 |
众所瞻望 | 瞻望:仰望。大家所仰望的。形容为大家所敬仰。 |
竹篮打水一场空 |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。 |
有志竟成 | 竟:终于。只要有决心,有毅力,事情终究会成功。 |
师严道尊 | 为师之道要尊贵、庄严。《礼记 学记》:“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”宋 韩淲《涧泉日记》:“郑康成事马融,三年不得见,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……汉之师道尊严如此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