赍盗粮,借贼兵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赍:以物送人;兵:兵器,武器。送给盗贼粮食,借给盗贼武器。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。
出处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大略》:“非其人而教之,赍盗粮,借贼兵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jī dào liáng,jiè zéi bīng
注音ㄐ一 ㄉㄠˋ ㄌ一ㄤˊ,ㄐ一ㄝˋ ㄗㄟˊ ㄅ一ㄥ
感情赍盗粮,借贼兵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。
近义词赍粮藉寇、借寇兵,赍盗粮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安适如常(意思解释)
- 令人神往(意思解释)
- 扫地出门(意思解释)
- 严刑峻法(意思解释)
- 堂堂一表(意思解释)
- 一拥而上(意思解释)
- 不僧不俗(意思解释)
- 东扶西倒(意思解释)
- 互通有无(意思解释)
- 树欲静而风不止(意思解释)
- 一条龙(意思解释)
- 立竿见影(意思解释)
- 笑貌声音(意思解释)
- 草满囹圄(意思解释)
- 祝哽祝噎(意思解释)
- 扣人心弦(意思解释)
- 束身受命(意思解释)
- 饿殍遍野(意思解释)
- 转弯磨角(意思解释)
- 土生土长(意思解释)
- 跃跃欲试(意思解释)
- 无微不至(意思解释)
- 无恶不作(意思解释)
- 勿谓言之不预(意思解释)
- 有机可乘(意思解释)
- 留恋不舍(意思解释)
- 滥用职权(意思解释)
- 好来好去(意思解释)
※ 赍盗粮,借贼兵的意思解释、赍盗粮,借贼兵是什么意思由象牙塔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度己以绳 | 绳:纠正,约束。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,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。 |
刚正不阿 | 刚:刚直;直:正直;不阿:不逢迎。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。 |
物阜民安 | 阜:丰富。物产丰富,人民安乐。 |
个人主义 |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,道德的自私自利。 |
贫贱不移 | 移:改变。不因生活贫困、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。形容意志坚定。 |
劳民伤财 | 劳民:使人民劳累;伤:耗费。既让人民劳累受苦;又耗费了资财。指滥用人力物力;造成浪费。 |
不攻自破 | 不用攻击;自己就破灭了。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;就露出破绽;站不住脚了。 |
万里长城 | 指我国长城。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。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。 |
神采奕奕 | 形容精神饱满;容光焕发。神采: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。奕奕:精神焕发的样子。 |
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| 公姑:公婆。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。 |
一场空 |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。 |
折臂三公 |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 |
饱食暖衣 | 吃的饱;穿的暖;生活富足;无忧无虑。 |
吴头楚尾 | 今江西北部,春秋时是吴、楚两国交界的地方,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,楚地长江的下游,好象首尾互相衔接。 |
吴下阿蒙 | 吴下:现江苏长江以南;阿蒙:指吕蒙。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。比喻人学识尚浅。 |
各行各业 |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。 |
著手成春 | 著手:动手接触。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后比喻医术高明。 |
凤协鸾和 | 形容夫妻和睦,感情融洽。 |
天下第一 |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。 |
足衣足食 | 衣食丰足。指生活富裕。 |
乐以忘忧 |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。 |
认贼作父 | 把坏人当作父亲;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。 |
当头棒喝 | 当头:迎头;喝:大声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鹬蚌相争 | 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 |
骄傲自满 | 自高自大;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。 |
人尽其才 |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。尽:全部用出。 |
以夷制夷 | 夷: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。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;使其相互冲突;削弱其力量。 |
光怪陆离 | 光怪:奇异的光彩;陆离:色彩繁杂。形容奇形怪状;五颜六色。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