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日三竿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指日高三竿;天已大亮;时候不早了;也作“日上三竿”。
出处《南齐书 天文志上》:“日出高三竿,朱色赤黄,日晕。”
例子我笑你个殢酒色的东坡,直睡到红日三竿,恁时节懂。(元 吴昌龄《东坡梦》第三折)
基础信息
拼音hóng rì sān gān
注音ㄏㄨㄥˊ ㄖˋ ㄙㄢ ㄍㄢ
繁体紅日三竿
正音“竿”,不能读作“gǎn”。
感情红日三竿是中性词。
用法主谓式;作宾语、状语;指天已大亮,时候不早。
辨形“竿”,不能写作“杆”。
近义词日出三竿、日高三丈
反义词半夜三更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风流人物(意思解释)
- 革风易俗(意思解释)
- 轮扁斫轮(意思解释)
- 讴功颂德(意思解释)
- 无妄之灾(意思解释)
- 自力更生(意思解释)
- 清清楚楚(意思解释)
- 发综指示(意思解释)
- 走马观花(意思解释)
- 外圆内方(意思解释)
- 明知故问(意思解释)
- 一干二净(意思解释)
- 官僚主义(意思解释)
- 因噎废食(意思解释)
- 识字知书(意思解释)
- 纷乱如麻(意思解释)
- 黑不溜秋(意思解释)
- 善游者溺(意思解释)
- 讨价还价(意思解释)
- 珠玉之论(意思解释)
- 家无儋石(意思解释)
- 皮笑肉不笑(意思解释)
- 各行其是(意思解释)
- 一窍不通(意思解释)
- 胡支扯叶(意思解释)
- 绿林强盗(意思解释)
- 不合时宜(意思解释)
- 了如指掌(意思解释)
※ 红日三竿的意思解释、红日三竿是什么意思由象牙塔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闻风而动 | 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。风:消息。 |
穷年累世 | 形容时间长久。 |
先声夺人 | 声:声势;夺人:指动摇人心。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。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。 |
乐道好古 | 以守道为乐,喜爱古制。 |
照葫芦画瓢 |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。 |
杀鸡取卵 | 杀了鸡取出鸡蛋。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;而损害长远的利益。 |
皮开肉绽 | 绽:裂开。皮肉都裂开。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。 |
遁入空门 | 遁:逃遁;空门:指佛教,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。指出家。避开尘世而入佛门。 |
三三两两 |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。形容人数不多。 |
善游者溺 | 会游泳的人,往往淹死。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,因此而惹祸。 |
生拉硬扯 |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。也形容用力拉扯,勉强别人听从自己。 |
熟能生巧 | 巧:技巧。熟练了;就能找到窍门。 |
香火姻缘 |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“香火因缘”。《北史·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且主上应有报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屡试不爽 | 屡次试验都不错。 |
绿林强盗 | 指山林的强盗。 |
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。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;向后退缩。 |
双柑斗酒 |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。 |
了如指掌 | 了:了解;清楚。指掌:指手掌里的东西。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;给人看一样。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。 |
飞蛾扑火 | 蛾:像蝴蝶似的昆虫。飞蛾扑到火上。比喻自寻死路;自取灭亡。 |
义不容辞 | 义:道义;容:允许。辞:推辞。道义上不允许推辞。 |
伸手不见五指 | 形容光线非常暗,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。 |
脸黄肌瘦 | 脸色黄,肌体瘦。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。 |
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 |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,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。 |
势在必行 | 行:做。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,必须采取行动。 |
除恶务本 | 铲除恶势力,必须杜绝根本。 |
暗香疏影 | 暗香:淡淡的香气;疏影:稀疏的影子。梅花的香味和姿态。指称梅花。 |
虎头蛇尾 | 头大像老虎一样;尾巴像蛇一样细。比喻做事有始无终;起初声势很大;后来劲头很小。 |
行不副言 | 谓言行不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