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节不可夺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大节:临难不苟的节操;夺:强取。指立身处世的节操不能被改变。
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dà jié bù kě duó
注音ㄉㄚˋ ㄐ一ㄝˊ ㄅㄨˋ ㄎㄜˇ ㄉㄨㄛˊ
繁体大節不可奪
感情大节不可夺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世。
近义词大节不夺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服牛乘马(意思解释)
- 入吾彀中(意思解释)
- 悬而未决(意思解释)
- 刻骨铭心(意思解释)
- 荒淫无耻(意思解释)
- 鬼瞰其室(意思解释)
- 算尽锱铢(意思解释)
- 触目皆是(意思解释)
- 囚首垢面(意思解释)
- 吴头楚尾(意思解释)
- 拔苗助长(意思解释)
- 十恶不赦(意思解释)
- 不可磨灭(意思解释)
- 充耳不闻(意思解释)
- 飞蛾扑火(意思解释)
- 图穷匕见(意思解释)
- 惴惴不安(意思解释)
- 束身受命(意思解释)
- 逢人说项(意思解释)
- 怜香惜玉(意思解释)
- 辞喻横生(意思解释)
- 息息相关(意思解释)
- 踉踉跄跄(意思解释)
- 识时务者为俊杰(意思解释)
- 变态百出(意思解释)
- 强颜欢笑(意思解释)
- 政通人和(意思解释)
- 不择手段(意思解释)
※ 大节不可夺的意思解释、大节不可夺是什么意思由象牙塔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度外之人 | 度外:心在计度之外。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。即局外人。 |
进种善群 | 谓提高民族素质。 |
反求诸己 | 诸;之于的合音;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。 |
难以置信 | 不容易相信。 |
当仁不让 |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;不推托;不谦让。当:面对着;仁:原指正义的事;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。 |
玩世不恭 |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。玩世:用消极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;不恭:不严肃。 |
拭目以待 | 擦亮眼睛等着瞧。形容期望很迫切。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。 |
不分青红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问情由。 |
材轻德薄 | 指才德疏浅。有时用为谦词。 |
人心归向 | 向:归向,向往。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,向往的。 |
广阔天地 | 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|
朝令夕改 | 早上发的命令;晚上就改变。形容政令多改;使人民无所适从。 |
大失所望 |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。形容非常失望。 |
巧上加巧 |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。 |
作贼心虚 | 虚:怕。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,心里老是不安。 |
经纬天地 | 经:丝织品的直线;纬:丝织品的横线。形容人的才能极大,能经营天下,治理国政。 |
弟子孩儿 | 弟子:歌妓,妓女。婊子养的。 |
常年累月 | 长年累月,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。 |
胡子拉碴 |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。 |
舞刀跃马 | 挥舞刀枪,纵跃战马。比喻奋勇作战。 |
法不阿贵 | 法:法律。阿:偏袒;讨好。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。意思是秉公执法;不畏权贵。 |
依样画葫芦 |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;也作“依样葫芦”;“比着葫芦画瓢”、“照葫芦画瓢”。 |
足衣足食 | 衣食丰足。指生活富裕。 |
屡试不爽 | 屡次试验都不错。 |
乐以忘忧 |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。 |
无影无踪 | 踪:踪迹。形容完全消失;不知去向。 |
当头棒喝 | 当头:迎头;喝:大声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鸡口牛后 |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