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世厉俗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使民俗敦厚,世风振兴。
出处宋 苏轼《御试制科策》:“欲兴利除害,则无其人,欲敦世厉俗,则无其具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dūn shì lì sú
注音ㄉㄨㄣ ㄕˋ ㄌ一ˋ ㄙㄨˊ
繁体敦丗厲俗
感情敦世厉俗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近义词敦风厉俗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木本水源(意思解释)
- 狐群狗党(意思解释)
- 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(意思解释)
- 苦思冥想(意思解释)
- 顿挫抑扬(意思解释)
- 流离颠沛(意思解释)
- 时易世变(意思解释)
- 行不顾言(意思解释)
- 酒后茶余(意思解释)
- 常年累月(意思解释)
- 囚首垢面(意思解释)
- 室徒四壁(意思解释)
- 本末倒置(意思解释)
- 粗服乱头(意思解释)
- 贤母良妻(意思解释)
- 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(意思解释)
- 心上心下(意思解释)
- 公子哥儿(意思解释)
- 尽诚竭节(意思解释)
- 切树倒根(意思解释)
- 屡试不爽(意思解释)
- 乐以忘忧(意思解释)
- 不宁唯是(意思解释)
- 刚愎自用(意思解释)
- 战不旋踵(意思解释)
- 一览无余(意思解释)
- 虑周藻密(意思解释)
- 束身受命(意思解释)
※ 敦世厉俗的意思解释、敦世厉俗是什么意思由象牙塔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此一时彼一时 | 指时间不同,情况亦异,不能相提并论。 |
识文断字 | 知晓文字。 |
闻声相思 | 声:名声。指思慕、钦仰有声望的人。 |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| 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。 |
乌合之众 | 合:聚合;众;许多人。比喻临时杂凑的、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。 |
外圆内方 | 形容外表随和;内里刚直。圆:圆通;方:方正。 |
推三阻四 | 找各种借口推托、阻挠。 |
闭关自守 | 守:防守。封闭关口;并加以防守;不跟外界往来。也比喻因循守旧;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。 |
一哄而起 | 喧闹;起哄。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。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。 |
死不开口 | 至死也不说话。指缄口不言 |
倒裳索领 | 索:搜寻、寻求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。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。 |
经史百子 | 经:经学,经书,儒家经典著作。史:史学,史书。百子:诸子百家之学。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。 |
兵微将寡 | 微、寡:少。兵少将也不多。形容力量薄弱。 |
身败名裂 | 地位丧失;名声败坏。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;遭到彻底失败。 |
子继父业 |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 |
绵里藏针 | 绵絮里边藏着针。比喻外表温柔;内心尖刻厉害;也比喻柔中有刚。 |
春寒料峭 | 料峭:形容初春的微寒。形容早春微带寒意;刺入肌骨。也作“料峭轻寒”、“料峭春寒”。 |
不可告人 | 不能告诉别人。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、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。 |
无影无踪 | 踪:踪迹。形容完全消失;不知去向。 |
坐以待毙 | 待:等待;毙:死。坐着等死。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。 |
鸡口牛后 |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 |
鹬蚌相争 | 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 |
似曾相识 | 好象曾经见过。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。 |
如火如荼 | 荼:音图。像火一样红;像茅草花一样白。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。 |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 | 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;止:语助词;景行:大路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。仰望着高山,效法着大德。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 |
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 |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,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。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,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。 |
头上末下 | 第一次,初次。 |
今夕何夕 | 今夜是何夜?多用作赞叹语。谓此是良辰。 |